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北京不同污染事件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禅臻  于兴娜  周斌  项磊  聂皓浩 《环境科学》2013,34(11):4139-4145
利用2005~2011年的AERONET观测数据,对北京不同污染事件期间(秸秆焚烧、烟花燃放以及沙尘天气)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受污染有显著上升,沙尘、秸秆、烟花气溶胶的AOD440 nm分别是干净背景的4.91、4.07、2.65倍.AOD与ngstrm波长指数的匹配能够较好地识别污染类型,沙尘对应高AOD和低α,烟花气溶胶α(1.09)稍低于秸秆(1.21)以及背景(1.27),表明烟花气溶胶的粗粒子更占优,秸秆对应更高的AOD则与其中黑碳颗粒较强的消光能力有关.单次散射反照率对波长敏感性不高,沙尘气溶胶的ω值(0.934)高于背景值(0.878)、秸秆气溶胶(0.921)以及烟花气溶胶(0.905),秸秆气溶胶受烟羽老化、吸湿性增长等影响表现出偏大现象.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在背景与污染期间均为双峰模态,细模态和粗模态的峰值浓度半径分别为0.1~0.2μm以及2.24~3.85μm,粗细粒子浓度比值由小到大依次为背景(1.04)、秸秆焚烧(1.10)、烟花燃放(1.91)以及沙尘气溶胶(4.96).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滨岸及近海水体中胶体的分布和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顾丽军  杨毅  刘敏  聂明华  李涛  侯立军 《环境科学》2013,34(11):4195-4203
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UF)分离出长江口滨岸及近海水体中的胶体,并对其稳定性和物质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XP和WSK胶体的尺寸和Zeta-电位随pH的升高而减小,XP、WSK胶体的等电点分别出现在pH<2、pH=3.8;所采水样的胶体有机碳(COC,M r1×103~1μm)浓度为7.7~35.7μmol·L-1,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7.1%~41.7%;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发现研究区出现类色氨酸荧光峰、类紫外富里酸荧光峰和类腐殖质荧光峰;胶体态Na、Mg、K、Ca、Co、Cr、Cu、Fe、Li、Mn、Ni平均分别占溶解态的0.33%、5.7%、0.975%、1%、7.2%、7%、11.9%、15.7%、5.5%、10.5%、11.3%.Co、Cr、Cu、Fe、Li、Mn、Ni与COC的结合能力大于Na、Mg、K、Ca.相关分析表明,胶体的尺寸、DOC、真溶解有机碳(UOC)与盐度呈负相关,COC与盐度无线性关系,胶体态痕量金属(Co、Cr、Cu、Fe、Li、Mn、Ni)总浓度与COC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3.
生活垃圾填埋过程含水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分析垃圾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降解过程中含水率变化的规律,采用时域反射测量(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技术监测了垃圾填埋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填埋过程中垃圾体积含水率随时间逐渐增大,垃圾持水性能不断提高.好氧初期垃圾内水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正相关,好氧后期则为负相关;厌氧填埋过程中,垃圾沉降压缩是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垃圾TDR读数与基于物质衡算的垃圾体积含水率计算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好氧填埋过程两者最大偏差约为±5%,厌氧填埋过程两者最大偏差约为±2%,TDR技术适用于实际填埋工程的含水率测量.  相似文献   
34.
污水污泥间壁热干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污泥间壁热干燥的工艺过程,分析了其工艺参数、冷凝水水质和产生的污染气体,探讨了有机物水解机理.结果表明,污泥含水率与停留时间呈负指数函数相关.收集到的干燥冷凝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总有机碳(TOC)、挥发性有机酸(VFA)和氨氮(NH3-N)浓度均很高,pH值保持在9~9.5.干燥冷凝水中挥发性有机酸和氨氮来源于2部分:低温110 ~130℃时,主要发生蛋白质的水解,生成有机酸和氨氮;高温140~150℃时,主要发生脂肪类的水解,生成有机酸.干燥温度低于150 ℃时,污泥间壁热干燥过程无污染气体产生.  相似文献   
35.
内分泌干扰物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行为和归趋: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由于其在环境水体中微量的浓度即可对野生动物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两类主要内分泌干扰物(即类固醇雌激素和酚类内分泌干扰物)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它们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浓度水平以及相应的去除效率,并探讨了不同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操作条件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此外,通...  相似文献   
36.
颤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物中颤蚓生物扰动过程,研究了生物扰动对沉积物TN释放的影响,并探讨了温度、pH和DO对颤蚓生物扰动作用下TN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颤蚓生物扰动能促进沉积物TN释放,且促进效果随颤蚓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适当地提高温度有助于颤蚓快速生长,提高生物扰动对TN释放的促进效果,温度由15℃提高到25℃,上覆水...  相似文献   
37.
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为炼油项目的发展趋势,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则。目前炼化一体化项目尚无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综合指标评价法将定性指标量化与定量指标统一起来,从而能从整体上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结果。以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各项指标为基准值,对某1000万t/a炼油、100万t/a乙烯一体化项目实例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进行清洁生产评价,使得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综合指标评价法不仅可以用于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的清洁生产评价,也可用于现有工程的清洁生产审核以及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38.
兰州城区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新  聂燕  陈红  王博  黄韬  夏敦胜 《环境科学》2016,37(5):1619-1628
为探究兰州城区PM_(2.5)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设置PM_(2.5)采样点,于2013年10月(非采暖期)和12月(采暖期)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得到了PM_(2.5)及其16种化学组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PM_(2.5)污染水平较高,平均质量浓度为129μg·m~(-3).样品无机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SCaFeAlMgPbZnMnTiCu,其中S、Ca、Fe、Al的质量浓度在1μg·m~(-3)以上,是主要元素组分;样品各无机元素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城关区高于西固区.样品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SO~(2-)_4NO~-_3NH~+_4Cl~-K~+Na~+,其中SO~(2-)_4、NO~-_3、NH~+_4的质量浓度在10μg·m~(-3)以上,是主要离子组分;样品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西固区高于城关区.富集因子(EF)分析结果表明,元素Al、Ca、Mg、Ti的EF值均小于1以自然来源为主;元素Cu、Pb、S、Zn的EF值显著大于10,表明这4种元素在PM_(2.5)中高度富集,且主要源于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土壤源和二次粒子对兰州城区大气PM_(2.5)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39.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目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和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40.
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物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然而其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尚不清楚.应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稻收获后输入土壤的光合同化碳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及其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00 d的培养期内,原有有机碳的平均矿化速率在4.44~17.8μg·(g·d)-1之间,而光合碳(新碳)的矿化速率则在0.15~1.51μg·(g·d)-1之间.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土壤活性碳库(DOC、MBC)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内,14C-DOC的转化量为1.89~5.32 mg·kg-1,转化速率的变化幅度为0.18~0.34 mg·(kg·d)-1,原有DOC则在61.13~90.65 mg·kg-1,减少幅度为4.10~5.48 mg·(kg·d)-1;14C-MBC和原有MBC的转化量分别为10.92~44.11 mg·kg-1和463.31~1 153.46mg·kg-1,转化速率变化幅度分别为0.80~2.87 mg·(kg·d)-1和41.60~74.46 mg·(kg·d)-1,说明水稻光合碳的输入对MBC的周转要大于DOC的周转.而且,与原有有机碳相比,输入的"新碳"易被微生物矿化分解,100 d的培养期内,有13.5%~20.2%的新碳被矿化分解,而仅2.2%~3.7%的原有有机碳被矿化分解,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维持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